修持方法與相應文集

藥師佛成佛之後,以本願力觀察到眾生被這些魘魅蠱道欺負再欺負、惱亂再惱亂、傷害再傷害,到達生生世世要命的程度。有的是讓你求生不得、求死不能般而死,有的是任你病得苦不盡而死,死了又再來受苦,因為他們邪魔的印記是生生世世將你烙印,所以眾生不知如何解脫,無盡期苦不盡。所以藥師佛又入「除滅一切眾生苦惱定」,在光中演說藥師灌頂神咒,一切眾生病苦皆除,受安隱樂。藥師佛的灌頂就是要讓我們直接打破凡夫心的罩門,開發佛心的妙門,所以非常重要。

 

在此先說三個門,為什麼定位為三門呢?因為佛教的大乘起信論中,其所說的只有兩個重點:絕對的真空門和絕對的業有門(生滅門)。業有門就是眾生心,真如叫做無生空門,這是佛教重視的真如門和眾生心。而我們這裡所提倡的三門:就是(1)絕對的善妙門--佛心、(2)絕對的真空門--佛性、和(3)絕對的業有門--眾生心(凡夫心、生死無盡門)。

 

生死無盡門最大的原因就是去卡到這些魘魅蠱道、邪魔鬼神給我們烙下的無形印記,讓我們無法脫離生死,這是「末法時代億億人修行,難得一人得度」的原因,可憐我們眾生在這生死業道中卻不知不覺。現在我們要清楚、要知覺、要慈悲智慧敏銳。我現在說「慈悲智慧敏銳」就是要「對自己的佛心慈悲」,不要把自己的佛心當作垃圾,卻把業心(凡夫心)提起來胡作非為。用凡夫心無論你修什麼法,無論你怎麼行善,都難脫魔網。以凡夫心行一切善,修一切法,都是魔所攝持!要記得,要對自己慈悲,不要把自己推入魔坑火網中,自己要盡快跳出火坑,來做佛菩薩的同路人。藥師佛慈悲,幫助我們提起佛心,脫離魔網,可惜世間人無人知曉。

 

剛才說到佛陀來到樂音樹下,現在打開經文:

 

「如是我聞。一時薄伽梵遊化諸國。至廣嚴城。住樂音樹下。與大苾芻眾。八千人俱。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。及國王。大臣。婆羅門。居士。天龍八部。人非人等。無量大眾。恭敬圍繞。而為說法。」

 

我們知道,每一部經開頭都有「如是我聞,一時佛在某地方…」,地方不同,此時佛陀遊化來到廣嚴城,廣嚴城所屬的廣嚴國就是維摩詰菩薩所住的地方。我們來說說「如是我聞」這四個字的來源,這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無盡慈悲的叮嚀語。佛陀在娑羅雙樹間將入滅時,阿難忍不住傷心在不遠處的樹下悲泣,阿那律尊者過來安慰他。阿那律尊者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,是天眼第一。據說阿那律尊者也是釋迦族的皇子出家,他出家後很精進,有一次聽佛說法時打瞌睡,佛陀對他說:「你這樣聽法時瞌睡,千萬億年也不會開悟。」阿那律尊者於是勇猛精進再精進,日夜不睡,佛陀教他天眼。

 

阿那律尊者能夠體會到眾生唯有佛法才能得度,但是佛陀要入滅了,佛法無人說,在人間不知怎麼辦。所以他對阿難說此時不是哭泣的時候,他要阿難去問佛陀四件事情:

 

「一切經典之前,應以什麼字義作為經首?

 

佛在世時,我們以佛為師,佛入涅槃後,我們以誰為師?

佛在世時,我們依佛而住,佛入涅槃後,我們依誰而住?

佛在世時,惡性比丘,佛自調伏,佛入涅槃後,我們如何調伏?」

 

佛陀入滅後,結集經典時應該以何為首呢?佛陀回答:「經首應安上『如是我聞,一時佛在某地方…』。」其實,「如是我聞」蘊藏著很深的密意--佛心。「如是我聞」:如此道理是我阿難親耳在佛陀面前聽到的。這是如是我聞簡單的解釋,而密意的解釋是每一個人都有一個「如是」:永恆不變的、不生不滅的真理。如是不生不滅的真理在哪裡?就是人人的佛性、佛心。

 

佛性者,不生;佛心者,不滅;佛性者,不生不滅;佛心者,不生不滅。你們要稍作分別哦!佛性是不生不滅,佛心也是不生不滅,同樣不生不滅,但是佛性的不生不滅是空,佛心的不生不滅是無盡的妙用,雖然妙用,但是本體空。有嗎?你們用頭腦思想,過去想、現在想、現在聽,這想的聽的心生得什麼樣子?是不是空性!所以佛心本體空,但是它無盡妙用;然而佛性就不是了,佛性是清淨不動、無生滅。這裡很重要,佛教界就是在此處不明白才會被魘魅蠱道、邪魔鬼怪操弄。

 

還有一點,佛心無盡生滅,念頭;業心生滅無盡,也是念頭;業心是善念惡念,亂七八糟;佛心呢?佛心是善念不滅,沒有亂七八糟,純善無惡,惡念不生。 這一點要記得,所以不是佛心無念,不是只說無念清淨哦!而是要知道念性空,念--妙用的心,是無盡妙用。這個地方不要搞糊塗了,此處糊塗了很容易讓那些邪魔鬼怪有機可趁。

這個「如是」佛心不生不滅,無盡妙用;「我聞」是也,這裡是直接對我們交代:「如是我聞」是直指人人有一個佛心--無生無滅的覺聞,妙用在每個當下,每個人的佛心--覺聞當下是,這是釋迦牟尼佛藉著這四個字秘密的交代所有的佛弟子,不要跑到佛性當下空,只重視不動的清淨。

 

不動的清淨是對,「佛性當下空,不動清淨」絕對是對的,但是那個念常跑到凡夫念去了,所以佛教將凡夫的業念和佛心的善念搞混了,因此把佛陀的「如是我聞」就錯用了。包括我以前也是在這裡無法了解,是直到入藥師法門體悟藥師佛,祂一步一步的加被我,我才知道這「如是我聞」是釋迦牟尼佛無盡慈悲的密義叮嚀:眾生心、佛心如是我聞,當下妙覺、善用,智慧、慈悲無盡當下是。「如是我聞」其義就在此,知道嗎?大家要了解佛的無盡心聲。

 

說真的,我以前看到釋迦牟尼佛最後的吉祥臥像就會流淚哭出來,而且早期我不敢念本師釋迦牟尼佛,因為我一念本師的名號眼淚就流出來了,現在就無礙了,我已經明白佛陀的心聲。我要化作行動跟大家說出來:我們要了解,佛陀體念我們人人有一個「如是我聞」的佛心當下是,如是不動,無生無死。在此我們要清楚這個無生無死、無生無滅的佛心當下。

 

Q:以前老師講過:「如是」就是如如不動的佛性;「我聞」,因為能聞、覺,是我們的佛心。我這樣解釋對嗎?

 

A:其實我們的佛心,它本體也是如如不動的空性,所以佛性空和佛心空的空體是不二,但是佛性的空是空體,佛心的空是妙用,所以我現在說,佛心雖然妙用,本體也是如如不動。

 

Q:「如是我聞」除了是佛心當下妙用(A:每個時刻當下是)和佛性清淨不動,在此「如是」也是旨在去照見佛性是一個事實的存在。

 

A:對!照見就好,我們知道空就好了,不要去執空。佛性佛心都是空性,體用的差別。

 

Q: 照見佛性是體,佛心是妙用。所以「如是我聞」是要明明白白的?

 

A:「如是」就是照見,就是明明白白。佛心就是妙用,凡夫心也是用--業用,所以都說凡夫心是業用無盡,而佛心妙用無盡。空無盡無邊,一個是體,一個是相用。我們佛經都說相用,三十二大丈夫相的相;相用是佛心,空體是佛性,凡夫心是業心。佛教界就是在此處對於空和妙用搞混了,造成佛教界千年來被魘魅有機可趁,現在我們要提倡佛心起修,灌頂加持,讓那些邪魔鬼怪無機可趁。

 

所以藥師法是圓滿殊勝大威德光明法,絕對不是像之前有人說的,藥師法是世間有為法而已,是不究竟法。不對!藥師法很究竟。藥師法談有為,是佛心有為,而不是凡夫心的有為,我們一定要記住。「如是我聞」就是我們的佛心活在生活的每一個時刻當中。

 

「薄伽梵」是梵文,是指世尊,就是人天世間最尊貴的導師。這最尊貴的導師引導我們不只清楚物質的寶貴與妙用,知道物質是福報,更知道有一個無盡的無形的靈魂智慧當下佛心,這個是不離的。而邪魔最可惡的就是傷害我們的大腦,就讓我們的佛心智慧無法能夠再使用。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的佛心當下是,一切時處無盡的妙用,這樣就是自己最尊貴的佛心誕生了,要好好的去照顧、去珍惜、去善用它。

 

這裡以事直接說:我們最尊貴的世尊--釋迦牟尼佛遊化到廣嚴城,本來世尊講法是不遊化的,祂關懷灌頂大法無人說,眾生就不能了解。當時九十六種婆羅門教也說灌頂,但是他們的灌頂是魘魅蠱道的灌頂,而眾生不知道。釋迦牟尼佛原本不說灌頂,就是怕以後佛弟子失去了佛心,不了解佛心,用其凡夫心無知造業,一生幾十年造千千萬萬億年的三惡道苦;佛陀怕眾生為了金錢而出賣灌頂真理,所以不談。

 

灌頂真理是蘊含般若、華嚴、楞嚴最殊勝的真理--在佛心當下,所以佛陀最後要入滅前才在法華經中說佛心,祂說法華經就是要開佛的知見、示佛的知見、悟佛的知見、入佛的知見。目的是要開示眾生悟入佛的知見,佛的知見是什麼? 佛心。要肯定!文字稍微變化大家就不肯定了,不行!要知道佛的知見就是佛心,佛陀是到了講法華經才說佛的知見哦!現在藥師經說佛的知見,就是藥師佛的第一大願,要幫助眾生三十二大丈夫相。三十二大丈夫相就是佛心!我們要知道,佛心大丈夫!凡夫是什麼?凡夫量小、心小、是非多。所以小心量、小鼻子、小眼睛是凡夫心;而佛心是量大、福大、智慧大、威神大、能力就會大。第一大願就是要幫助眾生建立佛心三十二大丈夫相。對文字我們要佛心去了解,不要文字稍有變化,我們就不知道佛心要在哪裡下手,這一點要記得。

南無東方淨琉璃世界-9-min.jpg

🙏佛心:佛心真空妙有,妄想執著分別皆能無盡善用,轉化為念念向正,念念向善,念念向著光明,無私大愛,體諒關懷眾生的心,這也是和藥師佛灌頂頻率相應的心。

🙏凡夫心: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、妄想執著分別等邪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