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把「藥師佛感應」稱之為「藥師佛大威神見聞記」?

緣起理念與最新活動

李文塗老師講述

「藥師佛的大威神見聞記」,並非一般的感應記或迷信傳說,而是從修行實證中,見證藥師佛大願力的真實展現。藥師佛以十二大願利樂眾生,其最終目的不在祈求神奇,而在引導眾生進入佛法真理,開啟本具的佛心與佛性,與佛無二無別。所謂「大威神」,正是對藥師佛無量願力的感恩與讚嘆,因此我們尊稱這些真實見聞為「藥師佛大威神見聞記」。

修行的關鍵在於佛心定位。初入門者,於誦經、念佛、持咒、日常起心動念之間,都要時時提醒自己:用佛心起修。唯有佛心,才能得到藥師佛強而有力的灌頂與護念。這種灌頂並非密宗儀式所需的外在傳承,而是藥師佛法門的「密法非密宗」——只要自身佛心起修,即可時時刻刻得藥師佛灌頂加持。

修任何法門皆須佛心起修,才能與本尊感應道交。**若忽略佛心基礎,而以凡夫心修法,縱念佛號、誦咒百萬遍,感應仍微薄,因為方向錯了,只是播下遙遠的因而非現前的果。古德云: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。」又《華嚴經》明示:「忘失菩提心,修諸善法,是名魔業。」凡夫心修者,易落魔網;佛心修者,與佛同路。

因此,修持藥師法門不僅是執持名號,更應在現實生活中開發大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肯定、認知、承擔自己的佛心,發願以佛願為己願,隨緣盡心、智慧力行。

當我們以佛心(發菩提心)+大願(行人間善、弘揚藥師正法)起修,藥師佛的灌頂加持自然現前。佛力與自力相融,自力加持約七成,佛力加持約三成,兩力合一時,所得功德非百倍而已,乃千倍萬倍圓滿。發的佛心與大願越大,得到的利益也越廣。故佛子應常記:「忘失菩提心,修一切善法,是名魔業。」發心即佛心定位,信願行三資糧並進,方能速證菩提。

修行的初期努力絕不能省略,要常自省:習氣去除否?妄想執著放下否?內外清明否?菩提心發起否?當佛心根基穩固,修行自然漸入佳境。此時,修行者在在處處皆得藥師佛密授記,成為真正的「藥師佛子」。

若您修行多年而覺不得力,請回到佛心。請參閱〈藥師法門相應文集〉,深度思惟,從內心定位佛心。如此一來,修行路上必能與藥師佛琉璃光灌頂相應,不但三十二大丈夫相、八十隨形好,如佛無異,今生修成阿鞞跋致果位,世緣盡時,必定百分之百往生佛國——無論極樂、琉璃或十方淨土,皆隨願滿心。

🙏 佛心:佛心真空妙有,能轉妄想執著為無盡善用,念念向正、向善、向光明,無私大愛,體諒關懷眾生。此即與藥師佛灌頂頻率相應之心。

🙏 凡夫心: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沉於五欲六塵,貪瞋痴慢、妄想執著分別,是與六道輪迴相應之心。

🙇 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佛心起修,與佛相應;凡夫心起修,與六道相應。其實佛心與凡夫心同一個心,差別只在「念力方向」與「觀念取向」不同。億劫以來,我們因不識佛心起修,故仍在苦海中輪轉。若以佛心念佛,必定百分之百隨心滿願,往生佛國。

附註:近代與佛同頻率的大德,可參考《靜老說的話》(李明雪筆記)。靜老於2010年圓寂,享年九十八。書中提及:「若當時你坐在家中客廳或廚房往生,那剎那間即轉為西方極樂世界,只是空間不同而已。」

彌陀法門強調一心念佛,但若以凡夫心念佛仍不得力。正如李炳南老居士所說:「一萬個念佛人,真正往生者僅二、三人。」而李文塗老師所弘的藥師法門,則強調與藥師佛同心、同願、同行,同轉佛心灌頂大願法輪。佛心是修行根本,不僅與藥師佛灌頂頻率相應,亦能通達十方諸佛頻率相應,一心同願,同入光明。



十法界圖-3.jpg
人間亦有揚州鶴-2.jpg